当前位置:首页 > 生辰八字 > 正文

中元节烧纸有什么讲究

中元节是七月十五,为什么很多农村地区七月十四就“烧包”祭祖了呢?

中元节,在我们当地称“鬼节”,有句顺口溜”7月半,10月朝,祭奠亡灵把香烧”,在我们当地农历7月15、10月15都是祭奠亡灵的日子,又称“鬼节”。

既然是鬼的节日,就不能惹孤魂野鬼,所以这天要给路过的烧香、烧冥币、烧包。这“烧包”,就是由扎纸裱糊匠人扎制各类“冥界”日常用品,打包后焚烧给祖宗、逝去亲人、孤魂野鬼。在农历7月15傍晚,农民纷纷烧香鸣炮,燃放烟花爆竹,祭奠亡灵。

现在的中元节,农村只剩下烧纸和冥币了,文化氛围很小,只剩下仪式了,甚至只是个形式了。相传,过去中元节要燃放孔明灯、放流点燃蜡烛的纸船,带去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带去对祖先的崇敬和不忘之心。中元节,是中华民族孝文化和祭祀文化的综合体现,是对祖先的缅怀和哀思。

中元节烧纸有什么讲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我的学生时代,我认为中元节祭祀活动是封建迷信,每年中元节母亲让我烧香纸和冥币,我内心是抵触和抗拒的。母亲说,男孩子火气旺,能震邪伏鬼,只有男孩子祭奠,祖先才能收到,才不会沾上邪气,没办法,每年中元节都是我祭祀祭奠。

走向社会后,父亲去世,我对父亲的思念越来越浓,想表达一下对父亲、对爷爷奶奶的思念,每年中元节是最好的祭奠表达时机,我终于认识到,中元节并非封建迷信,而是活着的人对逝去的人缅怀、思念的表达,是对祖先的敬畏,一个人如果数典忘祖,六亲不认,那也就灵魂没有归属感,就是没有根本的孤魂野鬼。


现在的农村中元节只剩下仪式了,年轻人没有虔诚、没有敬畏,没有庄严肃穆,农民在傍晚跟着人家购买几刀草纸烧烧,走走过场。其中文化内涵没几个人了解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有些地方农历7月14开始祭祀,其文化内涵,意义是一样,没有什么特别含义。

中元节烧纸有什么讲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元节文化是一种精神寄托,是对祖先的缅怀,是对逝去的亲人思念,是对家人的一种祈福。在我们这边小孩吵夜、头疼脑热,精神萎靡不振,都认为沾染了邪气,在7月15中元节这天“烧包”驱汹化吉,避邪镇魔。

我是平凡之路,很高兴来回答问题。

今天是农历的七月十四了,有的地方是今天过中元节,也有的地方是七月十五,也就是明天过中元节,一般就是这两天。

中元节烧纸有什么讲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据传,在以前是民间在农历的七月十四,在皇宫和军队里都是七月十五,后来就这样流传下来了,不过如今的总是这两天,都是按照古***俗一代一代这样传下来的。

在中元节期间,人们有烧包袱的传统习俗,烧包袱也是为了祭祀先人,让先人在那边也有钱花。我们当地的中元节很被重视。一般在前几天就开始准备了,我记得小时候,还要自己买钱纸回来用钱印子敲打,在钱纸上面留下钱印就表明这纸钱买冥 间就可以流通了,那个时候要敲打很多,并且只能在中午十二点之前打钱,超过了就不能用了,纸钱作废,这样只能在第二天上午继续打钱。打完钱之后要用白色的纸抱住钱,要包成方形,还要用笔在上面写字的,上面要写的东西很多,如什么“故先考…”,“故先妣”,“中元之期袱八面…”等等,还要落款孙或者重孙等,钱包袱的背面必须写上“封”字,这样就只能本人亲收了,一般在头天傍晚时分集中烧包袱。

其实我们当地烧完包袱还要小孩拿着钱纸在外面烧,意思是把纸钱烧给那些孤H野G的,也有一层意思就是小孩在平时的时候,那些“脏东西”不惹小孩子,免得小孩子火焰低,会闹吓的。

这些都做完后就可以吃美味的饺子了,当然,饺子必须先进贡先人,因为今天庆祝它们的节日,我们吃饺子是争光了。

我是平凡之路,请关注的,我们一起进步。

七月十五俗称中元节,是为祭奠死去的亲人的一个传统节日,子孙后代为表达相思之情通常会在亲人坟头烧一些纸钱,远方的亲人也会在十字路口祭奠,那么十五正节,为何十四就看见很多人开始进行上坟烧纸钱呢?



首先:由于天气原因会有早一天烧纸钱的现象,小语昨天出门就看见有人在十字路口进行祭奠行为,昨天是十三。小语的家乡这几天天气预报都有雨,所以人们提前做好准备提前祭祀也是正常行为。

其次:中元节当天民警巡查放火行为,人们尽量避开这天也是怕被放火队发现,中元节当天确实是这样的,到了晚上很多民警就会个个村庄巡视,城里十字路口也看的特别严格,避免发生火灾。

再次:你追我赶,你看我我看他自然就成了一种习惯,有一个提前烧纸钱了,就有下一个,你看他都去了,我也烧吧,就这样提前的人就越来越多了,自然而然就成了一种习惯,就像小时候过年都是三十贴春联,有的人家却二十九贴上了,现在几乎都二十九贴了,一个道理,有一个开头的就会有很多人跟着去做。

最后:相传七月十四晚就是鬼门大开的一个晚上,十五鬼门就会关上。人们并没有错。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半,七月正好三十天的就是十五,有个别现象就会在十四。



我是小语,黑龙江五常人,小语的家乡中元节是这种习俗,你们那里又如何呢?欢迎评论点赞!

中元节在我们村(56户)有55户就有用农历七月十四日烧包的,我们村是一个综合籍村,其中55户来源于浙江丽水地区,龙泉,庆元,景宁,云和,松阳,遂昌等县,一户本地浮梁后迁入的,问了问许多老人为什么十四过七月半,有的说是宋未时期怕蒙古人袭击特改为前一晚祭祀烧包给先人,中元节就全村人离村上山躲避。

有的说,是太平天国时期改的,也是躲避。还有的说,地下先人来不及办事,得提前一天汇款收到,先人才也好过七月半。

总总许多,但又发现有许多矛盾地方。有些家庭是要在七月十四日下午,弄上一桌好菜食,还有油炸新米食(这用当年米粉浆包裹着炒香芝麻加入白糖,放油锅里炸浮),叫油滋,点上焟烛,香,敬上茶,酒,这祭奠先人吃食二小时后,在家门口烧上包装好的纸衣,纸钱。那么这包裹应随先人而行,怎么又来不多呢?反正各地习俗不同,各家多以随嫁女性传来习俗而来。这就又出现了许多习俗上矛盾,有些说女性家亲是不能来出嫁女性家里吃食的,于是乎,在烧包裹上增加了女户主家先亲包裹。这就完满了需七月十四先烧包。

其实不必在意,中元节是七月十四日,还是七月十五日烧包,还是否要增加女户主这一边上亲包裹,都是一点念想心意。

七月半,中元节,我们农村叫它“鬼节”,民间非常重视中元节,而“烧包”肯定要在七月十五之前烧的,有些地区是在七月十四晚上烧,有些地区却在七月十三烧,阿冰老家就是七月十三烧。用“烧包”这种形式祭奠对先人的哀思和孝道,过去很多人在外打工,七月半回不了家就会提前准备好“烧包”,在七月半之前的七月十三、十四朝着祖先的方位烧包。在农村,烧包除了孝道和哀思,还有祈福的意思。

传说七月半这天,逝去的先人会跑到人间检查自己的子孙善恶品行,所以传统中,很多人都会在七月半这天给先人祭奠很多祭品,阿冰老家通常会在七月半前一天就准备好祭祀用的水果、肉类、点心。在中元节之前还会有很多仪式和风俗,总之中元节一直都是民间最重要的祭祀日子。

而且每年七月半前后,庄稼时临成熟,祭奠先人,祈求丰收,家庭平安幸福,也让祖先看看后代鹅好日子。

在我们这里,中元节之前有很多活动,比如在每年七月半之前,我妈妈和舅舅会将逝去姥姥、姥爷的牌位挂出来,然后牌位下供奉鲜花、食物等,用舅舅的话说,这是“请先人”,不过我们这里并不是年年都请的,大的日子,比如先人去世三周年、五周年、十周年、二十周年等这样重要的日子,会在中元节前早早的迎接先人“回家”。

而且烧包之前,还要先封包,封包仪式也是几天前就展开的。什么是封包呢,我们这里就是用裁剪好的纸钱,一叠叠封起来,封纸上还写上心愿和哀思感言等。

然后还要烧包之前,准备好用金箔纸手工折叠的一袋袋金元宝,等待烧包当夜一起烧掉。

上一篇
李浩林

下一篇
5月17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