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故事 > 正文

端午节门口插艾草的寓意是什么

端午节有门前插艾草的习俗,有什么意义?是何时兴起的?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以防蚊虫,“避邪却鬼。”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秆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

首先感谢您邀请我来回答问题 。 端午节马上就要到了,在端午节这一天,民间有挂艾草的风俗。这时候你会发现有很多人都在门前上挂着一梱艾草和菖蒲,端午节为什么要在门前挂艾叶?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以防蚊虫,“避邪却鬼。”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秆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

端午节门口插艾草的寓意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端午节门前挂上艾叶,除了“辟邪”,更重要的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端午节门口插艾草的寓意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端午节门口为什么要挂艾叶?

可以防蚊驱虫。

它是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物,有浓烈香气。艾在野外有很多同属的植物,并且长得相似,人们常常会弄混淆艾、南艾蒿、野艾蒿、中亚苦蒿,于是也将其统称为“艾蒿”。

端午节门前挂艾叶的寓意是驱病、防蚊、辟邪。在民间有着“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说法,到端午节的时候,将艾草、菖蒲等用绳子捆绑成为一束,悬挂在门上或窗户边上,具有驱病、防蚊的作用。

端午节门口插艾草的寓意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此外,艾草也被认为是招百福的象征,代表健康、长寿和幸福美满。

一是到了这个时节,各种毒虫,比如毒蛇、蟾蜍、蝎子、蜈蚣等以及蚊子、苍蝇活动频繁,艾草的气味具有一定的防虫驱虫作用;

二是天气炎热,艾草发出的淡淡清香,具有一定的降温、祛暑作用。

三是艾草也常常被当作吉祥的象征,被制作成香囊赠送亲友。

你好,在中国的端午节,人们习惯在门口挂艾叶,有以下几个原因:

1. 辟邪驱瘟:艾叶被认为具有辟邪驱瘟的作用,可以消除邪气和疾病,保护家人平安健康。

2. 驱虫防蛇:端午节是夏季,虫蛇活动频繁。艾叶被认为能够驱除蚊虫和毒蛇,保护家人免受害虫侵扰。

3. 避邪避凶:艾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辟邪的物品,可以驱除邪恶和不祥之物,保护家庭免受灾祸和不幸。

4. 香气驱暑:艾叶具有特殊的芳香味道,挂在门口可以散发出清新的香气,使居室内外环境更加舒适,驱散夏季的闷热和不适。

总之,挂艾叶是端午节的一种传统习俗,既有祈福辟邪的寓意,也有驱虫避凶的作用,同时也能为节日增添节庆氛围。

 古人认为,端午节一到,夏季炎热天气就到了,天气炎热,自然界的各种飞虫走兽开始兴盛,包括一些有毒的小动物,比如毒蛇、蟾蜍、蝎子、蜈蚣等也会活跃起来,正所谓“端午到,五毒出”。而艾草因为有独特的浓郁香气,被认为可以辟邪、祛毒,让各种毒物不敢靠近,因此人们纷纷在端午节悬挂艾草。

为什么端午节要在门上挂艾草?有什么寓意呢?

端午节挂艾草 菖蒲和榕枝的由来时间:2006-05-01 08:15 来源: 阿里巴巴农业频道 文字选择:大 中 小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却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 以斩千邪。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有一段记载“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而晋代《风土志》中则有“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裁之。 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在 我国古代就一直是药用植物,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成分 ,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主要是它具备医药的功能而来,像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曰“鸡未鸣时,***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一般人也有在房屋前后栽种艾草,求吉祥的习俗。台湾民间也有在端午时贴“午时联”,它的作用和灵符一样,有些午时联上有下列的句子“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 榕枝在民间的意义可使身体矫健“插榕较勇龙,插艾较勇健”。也有地方习俗是挂石榴、胡蒜或山丹,胡蒜除邪治虫毒;山丹方剂治癫狂,榴花悬门 避黄巢, 石榴花正是这个季节的花卉,也有治病的功能。石榴皮为一常见的中药。而石榴花和黄巢的关系,还有一段故事。黄巢之乱的时候,有一次黄巢经过逼个村落,正好看到一个妇女背上背着一个较大的孩子,手上牵着一个年纪较小的,黄巢非常好奇,就询问原因。那位妇人不认识黄巢,所以就直接说因为黄巢来了,杀了叔叔全家,只剩下这个惟一的命脉,所以万一无法兼顾的时候,只好牺牲自己的骨肉,保全叔叔的骨肉。黄巢听了大受感动,并且告诉妇人只要门上悬挂石榴花,就可以避黄巢之祸。

端午“插艾草”的来历 端午节本是纪念屈原的节日。至唐黄巾起义时,黄巢义军攻打中原地区,时值端午。当地官员于是放出风声:“黄巢隔山摇刀,人头落地!”动员民众逃离家园,是为"走黄巢"。实际是使义军无法与民众接触,以制义军不断扩大之势。 中原地区某户人家,男人都外出了,家中只有一妇人与二个小孩,一小孩为亲生,一小孩是她嫂子的遗孤。亲生的小孩刚能行走,她嫂子的遗孤大她自己的小孩一岁。妇人一人带二小孩逃难,背着她嫂子的遗孤,却让自已刚能行走的小孩步行,但却落在后头。走不多远,遇一黄衣人,问:“嫂嫂为何不让大小孩走路,而让小的小孩走路?”妇人如实相告,黄衣人听后甚为感动,道:“你危难之中行忠义之事,已破黄巢之刀,黄巢已无法取你人头,其实你只需在家门口插上艾草,表示你家是忠义之家,黄巢便无奈你何。”言罢竟忽不见。妇人认为是仙人指点,于是回家依言而作,并沿途叫逃难之人插艾草可破黄巢之刀云云。因此妇人平时善良,多行善事,诸多民众都相信,依言在家门口插上艾草不用“走黄巢”,在家中过端午节。 果然,义军过境,见家中插艾草的人家,无人打扰,随军的医生还为民众看病,问疾苦。一时妇人遇仙人指点之事在各地传开,平民之家,不再“走黄巢”,纷纷插艾草过端午,并效妇人行忠义之事。 其实,黄衣人是黄巢义军的前锋谋士,武艺高强。义军所到之处,都是无人村,义军无人支援,成了孤军。谋士知有蹊跷,化成便衣,独自寻找原因,遇是了妇人。忽然不见,只是纵身跳上大树隐藏起来了。谋士小施一计,不仅破了官府的:“黄巢隔山摇刀,人头落地!”谣言,为义军获得民众支持,又使民众积德行善成风,世人于是将此传统继承下来,成为今天端午节“插艾草”的风俗。 陆河人为客家人,多为中原迁移到陆河。是以大都保持了“走黄巢”“插艾草”的习俗。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音雄黄酒,游百病,配香囊,备牲醴。

卦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带,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鬼祛贵之神效。

端午节门口挂柳条艾草是啥意思?

端午节时,挂柳条艾草是中国传统习俗之一。通常是用五色丝线串起艾草和小枝条挂在门前或门口,寓意驱邪、避灾、祈求平安,也有驱走五毒、护家祈福之意。

这种做法在南方地区比较普遍,尤其是江南地区。当然,不同地区或家庭可能有不同的寓意与做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