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辰八字 > 正文

脑后有反骨

后脑有反骨代表什么?

字面意思:是指后脑枕骨突出。 引申含义:脑有反骨,日后必反! 这句话是说有反骨的人性格反复无常,不甘居人下!也比喻人具有很强的 叛逆精神。 医学特征:人的头骨形状和骨块的数量基本是相同的、没有任何人的后脑头骨多长了一块、或是长出了一块以别不同的头骨来。

脑后反骨只是一句概念化的东西,没有实质性的物体可言。脑后见腮即是脑后见反骨。

反骨是什么?

字面意思:是指后脑枕骨突出。

脑后有反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引申含义:脑有反骨,日后必反! 这句话是说有反骨的人性格反复无常,不甘居人下!也比喻人具有很强的 叛逆精神。

       医学特征:人的头骨形状和骨块的数量基本是相同的、没有任何人的后脑头骨多长了一块、或是长出了一块以别不同的头骨来。脑后反骨只是一句概念化的东西,没有实质性的物体可言。脑后见腮即是脑后见反骨。

      反骨是指枕骨,又名后山骨。上面突出处,称为"脑杓"。下面耳后突起者,名"完骨"。在古代中国社会是指那些具有叛逆性精神的异端、不忠不义之人。

脑后有反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说魏延脑后有反骨,所谓的脑后有反骨指的是什么呢?你怎么看?

我觉得应该是从日常的行为判断给出的评论,而不是像刘备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的所谓外在异象。魏延初归刘琮,曾私开城门迎刘备,后归长沙太守韩玄,又怨恨不重用自己,率众杀玄投刘备。诸葛亮一见就要杀他,说他脑后有反骨。应该是忌他文武双全,武功高,想法多,怕他不忠而已。


这是《三国演义》虚构的故事情节,遍翻史书,所谓“反骨”只出现过一次。那是记载在《北齐书.皇甫玉传》,皇甫玉擅长摸骨和相面,曾经为北齐权臣高归彦相面,对高说,阁下会位极人臣,但是不要谋反哦。高归彦辩解说,我怎么可能会谋反?皇甫玉回到:“不然,公有反骨”,果然日后高归彦造反了。但是,皇甫玉并没有说明反骨长在哪里?是脑后还是***后?那么根据《反经.察相篇》里记载,有一种九反骨,说的是“眉上骨斗高者,有包藏之志。”所以,《反经》说的“九反骨”和《三国演义》里的“脑后反骨”不是一回事。而且,“包藏之志”不代表有反心,只能说把志向隐藏起来,不为外人所见,有城府。

所以,罗贯中所说的“脑后有反骨”,指的是什么呢?根据物理的说法,反骨有两种,一种是物质性的,指的是枕骨,又名后山骨。上面突出处,为“脑杓”,下面突出者,称为“完骨”。所以,所谓反骨,不过是因为脑后有突出的地方,这块地方因为处于脑后,眼睛在前,看不到,自然称为“反骨”了。这和这个人会不会谋反没有半毛钱关系。所以,无论从迷信的相术上还是科学上,罗贯中这一说,都站不住脚。

脑后有反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那么从正史的记录上看,诸葛亮是否对魏延有偏见,欲除之后快?魏延有没有谋反呢?这两点都不成立,我曾经已经写过一篇反对两种观点的问答,这里就简单的提一下。首先,诸葛亮对魏延没有半分成见,反倒是对魏延很包容,这是从《三国志》的角度来说的。诸葛亮何以包容魏延呢?其实很无奈,蜀汉大将凋零,特别是荆州集团里的大将损失惨重,此时诸葛亮是需要魏延的,来保证整个政治集团的利益和蜀汉军事,魏延和赵云,一个主外,一个主内。所以,魏延虽然也尊敬诸葛亮(蜀汉和荆州集团老大),不过因为诸葛亮不用他的“奇计”而很有怨言,然而诸葛亮并没有责怪过魏延,反而因杨仪和魏延不和,而心情郁闷,这也导致了魏延最终被杨仪诬陷谋反而死。

当时,荆州集团的代表人物除了诸葛亮,军事以赵魏延,赵云为首,文臣则是蒋琬和杨仪,结果魏延和杨仪不和,诸葛亮怎么会开心得起来呢?而且魏延的军事水平高超,能攻能守,北伐大将的最佳人选。杨仪善于筹划调度,最适合作为魏延的后勤支撑,二人不和,影响了的是蜀汉的大局。所以,诸葛亮死后,魏延被诬陷谋反,杨仪的陷害和魏延的个性责任最大,无关诸葛亮。最后,杨仪也难逃性格带来的命运,嫉妒蒋琬犯法而死。

所以,罗贯中的***情节只是为了推进故事的发展,“脑后反骨”之说只是无稽之谈,要说对魏延的偏见,只怕不是诸葛亮,而是后世的文人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