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姓名测试 > 正文

称命书

为什么感觉刘秀手下的开国功勋几乎没有一个出名的? 你如何评价刘秀这个人?

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刘秀自己就是个无敌的存在,早期的昆阳大捷,刘秀几乎凭一己之力,击败了王莽几十万大军,充分证明了刘秀的冲锋陷阵的能力。后来,在击败赤眉军的过程中成功收拾了自己手下留下的烂摊子,显示了极强的统军能力。天下平定之后,刘秀的休养生息政策使得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可以说,刘秀是历史上唯一一位平天下和治天下都非常成功的开国君主。

第二,文学作品的影响,《史记》和《三国志》的影响力更大,而《三国演义》和《隋唐演义》更是家喻户晓,甚至从中演绎出了武圣和门神。这一点从评书也能看出来,三国和隋唐都有很多人表演过,而东汉演义几乎只有连丽如一个版本。

称命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三,题主自己的主观感受,比如刘秀帐下伏波将军马援,其名气和影响力绝不小于你所说的任何一位将领,他留下的成语"马革裹尸"几乎成了所有即将奔赴战场的军人的誓言。而题主不应该想不起此人。除马援以外,其他将领对许多人来说也是耳熟能详,姚期、马武、岑彭、吴汉、贾复、冯异等云台二十八将,他们的故事流传很广。

图片为桂林伏波山,来自网络。

为什么刘秀手下的开国功勋几乎没有一个出名的?

称命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因为东汉的存在感实在太低了啊,开国皇帝刘秀又是位面之子,能跟他都上几个回合的敌人,根本没有!这就非常可怕,你看历史上哪个封建王朝立国之前,不是群雄逐鹿,血雨腥风,唯独东汉,平平淡淡就中兴了。

咱们先梳理一下历史上各朝代那些大事儿,秦朝之前就不说了。

秦:奋六世之余烈,第一次实现大统一;

称命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西汉:楚汉争霸、文景之治、开拓西域、丝绸之路、昭君出塞;

三国:这就太出名了,不用多说;

两晋南北朝:司马一家那点事儿,何不食肉糜,衣冠南渡,魏晋风度,竹林七贤,王羲之,北周八柱国,佛教,玉树***花;

隋唐:隋朝短暂却辉煌,并为唐朝奠定了基础,唐朝的伟大不用多说,诗词、军事、财富、影响力;

刘秀是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也是历史上少有的仁之君主,终其一生未杀一名功臣,是君臣和谐的模范和典型。但在开国皇帝中,他的光芒太过耀眼,以至于手下中虽然也有28位功勋卓著的将领,号称“云台二十八将”,但相对名气都不大。

刘秀是刘邦的九世孙,汉景帝之子长沙定王刘发后裔。由于王莽篡汉,改国号为新,实施的政策过于超前反对者无数,导致天下大乱,刘秀和其兄刘演一起起义反抗,经过12年征战,刘秀建立了***,恢复了汉朝统治,史称“东汉”。刘秀在位期间励精图治,经济复苏,史称“光武中兴”,是一位英明睿智的帝王。

但和其他开国皇帝手下一帮优秀的将领中很多人都青史留名不同,刘秀手下虽然也有史称“云台二十八将”的28位优秀将领,但名气相对来说要差很多,原因我想应该是以下两点:

刘秀个人光芒太过强烈

东汉王朝的建立相对其他朝代的建立来顺利的多,刘秀更是被众多历史迷戏称为“大魔导师”、“位面之子”。这个称呼就来源于刘秀逆天的运气。

在昆阳之战中,王莽的手下王邑率领四十余万精锐大军,对外号称百万,将昆阳城团团围困,此时却陨石天降,恰好砸向新军大营,史书是如此记载的:“夜有流星坠营中,昼有云如坏山,当营而陨,不及地而散,吏士皆厌伏。”,趁新军的士气低迷,刘秀亲自带兵反复冲杀,斩杀王邑手下另一位统帅王寻,新军大乱,被昆阳城守军乘势追击,此时更是老天也来助阵,狂风大起,暴雨如注,滍水暴涨,新军被淹死无数,王莽***也因此瓦解。

刘秀手下虽然也有优秀将领,但只要遇上难打的仗,刘秀亲自出马,必定会势如破竹,取得大胜。刘秀也有低谷之时,但只要是低谷阶段,必有贵人相助,很快就会崛起。刘秀兄长被更始帝所杀,也扫清了刘秀称帝的最后一个障碍,刘秀建国的过程相对来说太过顺利,于是人们就戏称他为“位面之子”,在那个年代人们更相信这是刘秀是天选之人,注定要称帝,他的个人光芒和魅力掩盖了一众手下的努力。

***文学作品涉及东汉建国的相对较少

历史名人的事迹只是记载于历史典籍当中,普通人会关注的毕竟有限,人们对各个历史人物的了解更多的是通过文学作品、***作品如电影、电视剧等途径来了解。

刘秀建立东汉一个是历史过早,另外是过程相对来说比较顺利、爆点较少,专门来描写的文学作品和***作品相对就少了很多,普通民众也就对他们相对不够了解。即使是电视剧,焦点也只是放在刘秀身上,他的手下只是起眼的陪衬角色。

相对来说李世民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朱元璋的手下刘伯温、徐达、常遇春等人,都有大量的评书、***、民间传说等不同载体来大量传颂,自然名声大增,了解的人众多。

两种因素叠加之下,刘秀手下最出名的“云台二十八将”没什么名气就好理解了。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