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故事 > 正文

杜兰朵公主

为什么现在有的人不喜欢我国传统剧种?

我国的传统戏曲,如京剧越剧黄梅戏豫剧评剧吕剧等等都是植根民间,经一代代人传承发展而来的戏曲样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种戏曲样式都直观体现了当地特色。

很多著名的艺术家都用精湛的表演技艺,带给观众最优等的感官享受,如京剧***梅兰芳,黄梅戏马兰等等,欣赏这些艺术家的演出,俗念顿消。

普遍来说,戏曲的表现形式都是舒缓的、雅致的,即便是戏曲中的哭戏,也透着别样的美。戏曲老师在教学生时通常都会很注重一个“美”字,只要静下心来欣赏,戏曲中的美是处处可见的。

杜兰朵公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然而现在多数人静不下心来,生活节奏很快,生活中充斥着喧嚣,人心普遍浮躁,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青年人青睐的是快餐文化,对于戏曲这种相对来说“慢”的文艺样式并不感兴趣。

当歌星们举办演唱会时,可以看到台下人头攒动,无论票价多贵都会抢购,气氛热烈。反观戏曲表演,除非是到乡下演出,否则观众不多,看戏的多是老年人。

很有必要培养青少年对戏曲的热爱,通过欣赏戏曲,让内心平静下来。心静下来,生活中就能看见不一样的风景。

杜兰朵公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高节奏的社会氛围!经不起一句唱半刻钟的深吟!老年人消磨时间的除外!中年人忙生计没有时间学习欣赏,年轻一代新的思想理念不接受,所以断片了。再加上传统剧种全靠真功夫磨练难于短时间内取得成绩,在传承上引发种种困难甚至排斥!

现代人不喜欢传统京剧、越剧的原因有多种,现简单分析如下:

一、在电子传媒没普及之前,特别是电视机出现之前,人们的***项目少之又少。年轻人也只能是看看书看看报,读点***诗词之类的东西。而中老年人的消遣就更少,大部分也只能是听听戏了。听的最多的当然是京剧。所以说,京剧和其他剧种的繁荣和发展除了它本身的艺术魅力外,更多的是与当时的特定历史条件有关。

杜兰朵公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电视等电子传媒出现以后,传统戏剧明 显遭受了冷落,当然,还是有它固定的粉丝群。电视***项目的增多也使得年轻一代对戏剧的关注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流行音乐电子游戏等。所以,电子产品的冲击是戏剧遭受冷落的原因之一。

二、由于电子产品的冲击使得戏剧的传播越来越少,失去了戏剧一家独大的环境,这就使得戏剧的传承和传播受到影响。特别是年轻一代,他们一般只关注新生代的***项目。在这种大环境和趋势下,戏剧遭受冷落也是必然的了。

三、但是,喜欢京剧等传统戏曲的人还是存在的,但是大部分为老年人。这种情况并不是因为现代人的审美能力弱了,和京剧本身的特点也不无关系。京剧曲目大部分都是历史文化等方面的题材,且唱腔不符合年轻人的口味。我本人也是以前不喜欢京剧,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对流行的东西失去了兴趣,转而却愈发欣赏传统的东西。

以上就是本人对现代人不喜欢京剧等传统戏剧的简单分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不知道其他人喜不喜欢,我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喜欢听传统戏曲,京剧,越剧,评弹,豫剧,粵剧等都喜欢。

小时候看到大花脸觉得奇怪,为什么要这样画呢?很喜欢脸谱,那时不懂只觉得热闹,大人们兴致高昂,边听边鼓掌叫好。

小时,爷爷每天坐在竹椅上听收音机里的京剧,我们悄悄进去偷他的零食吃,也没察觉。他喜欢听《杨门女将》、听《包拯铡美案》、《四郎探母》,伯伯们、叔叔们、我爸有时陪他一起听,相互评谈。

我的妈妈喜欢黄梅戏,没人时她会跟着清唱。

有一次加班,为了精神百倍,随机选了一首豫剧《陈三两》,直至现在也记得,是一名老艺术家唱的,字正腔圆,情感饱满,逐次递增,扣人心弦,仿佛演唱者自身就是《陈三两》,我这个听者也变成了《陈三两》,是我长大以来真正认真听的一次豫剧,感动了我。多好的民族大戏,不能丢啊,一定要传承下去。

苏州评弹,接触苏州评弹更多的是来自电视剧,有时剧情需要,有那么一个画面或一小段,时间虽短,唱腔声色却刻入了脑海。

音乐听多了也很乏味,也会出现听觉审美疲劳。去年有一段时间不知道听什么音乐好,热门电视剧《都挺好》带火了苏州评弹,于是搜了《苏州评弹》,金嗓子朱慧珍唱的《赏荷》、《玉蜻蜓-庵堂认母》真是刷新了我的听觉。虽然不懂,音律醉人,竟然体会到了电视里说的"骨头酥了"的感觉,一听记一生,过耳不忘,不由得感叹我国民族文化之丰富,叹古人之智慧,不愧博大精深,真是学之不尽,赏之不完。

苏州呢哝软语、莺莺语声,仿佛从寂静清幽处不急不慢、带着古老的人文气息穿越时空,缓缓传来,你会立刻安静下来,停下手中的事情,眼睛寻找就近身的躺椅或床躺下来,眯着眼睛,不由自主地跟着音律摇头晃脑,顿时整个人全身放松,忘了人忘了事忘了时间,这一刻变得像一个如痴如醉的老太太。

评弹,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一样的感觉,非常非常喜欢听,我有收藏,等退休再听,现在不敢听,一听我就什么也不想干,适合退休闲暇之人听,怡情养性。《狸猫换太子》也好听,真叫醉人。

这么多传统剧种中,昆曲也是一绝。

灯火葳蕤中,台上的角儿总是惊鸿照影,款步轻摇,水袖流转,仙袂飘飘,极尽柔情地演绎悲欢,那种惊艳***彩的气场,流风回雪的性情,在浮光掠影中醉了看客,为国风勾勒上一笔浓重的美。

广东的粵剧的《分飞燕》、《帝女花之香夭》、《游龙戏凤》等也是经典名曲,好看也好听,希望多推广。

传统剧种各有特色,各有精彩,都是民族瑰宝,中国风,中国特色,一定要传承和发扬光大。

年轻人不是欣赏能力弱,也不是审美差,传统剧可能学习起来时长、难度系数高,加上现代人工作生活压力大,***范围广,与传统剧接触的又少,不是年轻人不喜欢,是推广不够。

若能做到耳濡目染等于自然而然接受,无缝连接,这样效果一定不同凡响。

***设纳入社区文化,村镇文化,省市文化,大街小巷都能听到传统剧的播放和演唱,我想,年轻人即使不专业也会哼唱两句吧,小孩子更容易接受。

现在偶尔能听到老人拿着着收音机听戏曲,年轻人有机会欣赏吗?有提供审美的场合吗?工作要996,还要9***,请问年轻人还有欣赏的空间吗?

每个时代都有其自然的特点,过去***活动少,只局限在电影戏曲上,那时出现了许多优秀戏曲人材和票友,老中青三代耳闻乐见戏曲传播范围广,那时上海电台天天播放越剧,京剧,黄梅戏。电视出现后,戏曲节目也深受老中青三代的欢迎。自从手机上市,年轻人的欣赏风格逐步增加和改变,爱好也变多,打游戏 ,微信QQ聊天,听音乐,网上购物,看***成为他们的最爱。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到外面听戏曲看电影成为少数人的***方式。加上戏曲电影现在票价又贵,老年人也很少消费。戏曲不景气无可避免。

上一篇
杜兰朵公主

下一篇
三个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