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辰八字 > 正文

十月一送寒衣是指哪天

“十月一(阴历),送寒衣”,这个祭祀习俗,只有兰州才有吗?

寒衣节,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民众称为鬼头日,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寒衣节流行于北方,不少北方人会在这一天祭扫,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 北方将寒衣节与每年春季的清明节、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合称为中国的三大"鬼节"。 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为父母爱人等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山东多是人们上坟祭祖的传统日子,这天上坟除了烧纸以外,还用彩纸剪做衣帽,焚于墓前,有"十月一,上坟烧寒衣"之说,意为祖先捎去过冬衣服。桓台居民多是用"煎馅食"祭祖。还于傍晚到野外路口,为没有后人的死者祭祀,添"御寒衣";

  北京有句谚语叫"十月一,送寒衣"。意思是天气冷了,一家都穿新衣了,也应该给死去的亲人寄点寒衣去。于是人们总是预先糊好"寒衣包"、"金银包袱",在包袱外面写上地址,某某人收,然后再焚化了;

十月一送寒衣是指哪天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江苏人在"寒衣节"这天,人们把各色彩纸糊成的冥衣,装在一红纸袋里,上写亡者的身份和姓名。初一当晚,把纸袋供在堂上祭奠一番,然后拿到门外焚化,以示对亡人的记挂;

  山西寒衣节在这天送寒衣时,讲究在五色纸里夹裹一些棉花,说是为亡者做棉衣、棉被使用;

  陕西人在寒衣节这天则用各种色纸剪糊成衣服,黄昏时在祖先坟茔烧掉,谓之送寒衣。据民间传说为孤魂会,人们在送寒衣时,除给祖先焚烧外,还要多烧给无主的孤魂。

十月一送寒衣是指哪天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古代,秋天新收后,为缅怀先人,祈求来年丰收,民间有祭祀祖宗的习俗,这一习俗与秋天的很多民俗节日均有联系。古人在十月初一,用黍等农作物祭祀祖先,后演变为家祭、墓祭等多种形式。现今江南部分地区,犹存十月初一祭新坟的习俗;十月初一烧送寒衣,祭祀亲人的风俗,现多见于北方民间。不是只有甘肃。

我是陕西关中名邑富平县的,十月一,送寒衣,我们这边也有。一般都是晚上刚入夜不久,把买来的各种颜色和款式的纸的衣服,堆在家门口,然后跪在地上,用火点燃,嘴里还要念念有词的说道,天气冷了,给你们烧些衣服,不要冻着。在家一般都是父亲来做这件事,我跟着。现在还是父亲做,我跟着他,我儿子跟着我,三个人跪一起,我和我儿子看着我父亲,很严肃很认真的,一板一眼,很有仪式感的慢慢进行着。我儿子好奇问他爷爷,少这些纸衣服干什么,我父亲很有耐心的回答说,给你姥姥,姥爷穿。儿子又问,少了怎么穿。我父亲回答,烧了才能收到。儿子似乎还有很多要问,但不知道从哪儿问。

记得我小时候送寒衣祭祀的时候,还没有现在市面上卖的这种看起来挺精致,挺漂亮的衣服。那时祭祀所用的所谓寒衣,都是母亲用手做的。买来专门的草纸,那种看来灰白色的,不能抄不能写,祭祀专用的纸,裁剪成衣服的样子,小小的,烟盒大小。逝去的先人们,一人两件。冬衣,也就是北方说的棉袄和棉裤,各一身。我记得用纸裁剪的衣服上,点缀上几团新的棉花,以此象征新的棉袄。天气转凉,北方从此进入寒冷的深秋和冬季,人们普遍换上加厚加绒的衣服,以抵挡寒冷。感同身受,活着的人想到了逝去的亲人,在这个季节转换,天气变冷的时候,以送寒衣的祭祀方式,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

十月一送寒衣是指哪天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你是甘肃兰州的,我是陕西富平的,看来这一祭祀方式不仅仅你们哪儿有,我估计是西北地区普遍存在的吧!

“十月一送寒衣”是怎么来的?

十月一日,为送寒衣节。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节”。  民间传说,孟姜女新婚燕尔,丈夫就被抓去服谣役,修筑万里长城。秋去冬来,孟姜女千里迢迢,历尽艰辛,为丈夫送衣御寒。谁知丈夫却屈死在工地,还被埋在城墙之下。孟姜女悲痛欲绝,指天哀号呼喊,感动了上天,哭倒了长城,找到了丈夫尸体,用带来的棉衣重新妆殓安葬。由此而产生了“送寒衣节”。  春夏秋冬往复循环,十月为孟冬。十月一日是进入寒冬季节的第一天。由生者的御寒加衣,想到死者的防冷需要。  晋南地区送寒衣时,讲究在五色纸里夹裹一些棉花,说是为亡者做棉衣、棉被使用。  晋北地区送寒衣时,要将五色纸分别做成衣、帽、鞋、被种种式样。甚至还要制作一套纸房舍,瓦柱分明,门窗俱备。这些纸制工艺品除体积缩小之外,看上去比真房院还要精致漂亮。  凡属送给死者的衣物、冥钞诸物,都必须烧焚,只有烧的干干净净,这些阳世的纸张,才能转化为阴曹地府的绸缎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银铜钱。只要有一点没有烧尽,就前功尽弃、亡人不能使用。所以十月一日烧寒衣,要特别认真细致。这种行动虽然看来好笑,却也反映了生者对亡人的哀思与崇敬,属于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民间送寒衣时,还讲究在十字路口焚烧一些五色纸,象征布帛类。用意是救济那些无人祭祖的绝户孤魂,以免给亲人送去的过冬用物被他们抢去。  焚烧寒衣,有的地方在亡者坟前进行,讲究在太阳出山前上坟。有的地方习惯在门前焚烧祭物。雁北许多地方及晋中的平遥等县,傍晚妇女要在门外放声大哭。临县旧日传有一诗:“粘纸成衣费剪裁,凌晨烧去化灰埃。御寒泉台果否用?但闻悲声顺耳来!”既描述了送寒衣的情景,又对其传说效应提出了质疑。  儿女们守孝,穿三年孝服。孝满之年的十月初一日换穿常服。  先人的迁坟合葬等仪式,民间也总是习惯在十月一日进行。  民间在十月一日,不仅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就是生者也要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活动。妇女们要在这一天将做好的棉衣拿出来,让儿女、丈夫换季。如果此时天气仍然暖和,不适宜穿棉,也要督促儿女、丈夫试穿一下,图个吉利。男人们则习惯在这一天整理火炉、烟筒。安装完毕后,还要试着生一下火,以保证天寒时顺利取暖。  十月一日,妇女忌出行。民间改善生活,山区兴吃荞面、莜面。

十月十五送寒衣什么意思?

“十月十五送寒衣”意指在农历十月十五这一天送寒衣,寓意着对亲人或者贫困人群的关爱与关怀。农历十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秋节,送寒衣则是为了在寒冷的季节给予他人温暖和关爱。这个习俗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亲情和社会责任的价值观。通过送寒衣,人们表达了对他人的关怀和帮助,也展现了大公无私、乐善好施的美德。这个习俗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关注他人的需求,促进社会的和谐与温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