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辰八字 > 正文

判断上下联的口诀

对对联,怎样知道平仄?

谢谢。

对对联,首先要熟读唐诗三百首,为什么呢?因为唐诗三百首,每一首都精雕细琢出来的。唐诗即讲韵律,对仗工整,又讲意境深远,文词的瑰丽。

唐诗和对联有关联吗?当然有,并且还是姊妹篇。对联的韵律平仄,意境对仗都是从诗歌中汲取的,平是一声和二声,仄是三声和四声。对联也得按平仄去考虑,才能是上品佳联。

判断上下联的口诀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例如上联是【欲揽秋风催旧梦】下联如何对呢?

我对的是【更有春雪打新枝】

韵律,对仗,意境还算过得去吧。

判断上下联的口诀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希望你多读诗歌,多看头条上征集楹联的文友出的对子,会对你有帮助。


古韵不懂,我只能用新韵,并且我认为既然是对联,平仄非常重要,应该是在平仄的基础上再考虑意境,我认为一二声就是平声,三四声就是仄声,也是按这个规律来应对。水平有限,望师友们鼓励。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最不可缺少的部分。唐诗宋词更是家喻户晓,连幼儿园的小朋友也都能朗颂几首。尤其唐诗能广为流传的原因就是读起来合辙压韵,朗朗上口。看似简单的几句话其实都是诗反复推敲优中选精的词句,格律,字数,词性,字韵等等都非常严谨的,是我们写诗歌的楷模。

判断上下联的口诀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对联亦是如此,也是中华文化瑰宝的一部分,古代的对联对词性,词意,字韵更非常严格,应该说是最简捷最精髓的诗歌。

现在写对对联虽不那么严谨但还是要尊守对联的格律的,简单的是上联尾音为仄,下联尾音为平。怎样分平仄?中国汉字有一平,二扬,三拐,四降四个音标,一平,二扬在对联中为平;三拐,四降为仄。这是基本常识,上下联每词都要词性对证,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反等等。

现代对联以拼音声调一二声为平,三四为仄。上下联相对应词和字必须平仄相反,一般上联尾字为仄声,下联则为平声。真的要以平仄为准的话,有时真的很难,择字应对,虽合平仄,对的也很牵强,不按平仄对,很顺其自然对出下联即合意境,也合自然规律,例:蜜蜂觅蜂蜜,下联应对:奶牛产牛奶。如不按平仄应打一百分,按平仄为零分。

个人认为上下联相对应的字和词必须词性相同,意境相配。一点简单的理解,谢谢!

吟诗,赋词,对联,都应该有平仄韵声。平仄韵声的原始规定,必须以張九龄创造诗词格律的音调一一陕音为准,他创造诗词韵声就音陝音的平、上丶去、入。绝不是现代的汉语大辞典的平上去入的四音符。

我不是陕西人,儿时读私熟时,因不会陕音挨过私孰老师的多次打手签,打***,甚至把***打得流血。,,,,后老究先生用孔夫子四书五经的发音教平仄韵声,这样发声,区别于汉语大辞典平上去入的四音符,而接近张九龄平仄韵声的发声标准,故渐渐的学会五言,七言诗的格律韵声。

诗,词,对联必须押韵,押韵的基本规则是脚韵,亦称陕音的四声符押韵。我这样说很皮毛。头条网上的对联或诗词韵声区别很大,主要头条的好友来自全国各地,语言口音都有很大区别。且各持已见,是难以统一的。以上是本人浅见,仅恭参考。

上联出对子口诀?

口诀,上联最后一个字一定要是仄。

学写对联并不难,六大要素记心间。

上下字数要相等,书写内容要相关。

词性相当应一致,上下对应不可偏。

动名形容数量词,位置对正细钻研。

主谓动宾和偏正,句式结构应一般。

写对联入门口诀?

名对名,动对动,实对实来虚对虚,

数字上下两相望,词类相当结构同。

上下两句字数等,之间莫有重字现。

一声二声我说平,三声四声他言仄。

上句我用仄作尾,下联他以平来结。

三平尾,三仄尾, 对联忌讳不可要。

一三五位可不论, 二四六字巧分明。

一三五,天下汉字任我用。

二四六,他说平来我说仄,

他说仄来我说平。细敲平仄费心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