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故事 > 正文

清明节的传统习俗

清明节,传统习俗?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祭祖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祭祖节期内。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清明节有哪些传统风俗?

清明节的传统习俗包括祭祀、扫墓、踏青、插柳、放风筝、荡秋千等。

清明节的传统习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其中,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踏青又叫探春、寻春、郊游,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清明节的传统风俗主要有:

扫墓祭祖:这是清明节最重要的活动,人们会为故去的亲人扫墓烧纸、培土等。这既是对先人的缅怀,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同时,一些地方还会在坟头挂上冥钱纸帛,或者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清明节的传统习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踏青:清明时节春光明媚,草木吐绿,正是春游的好时候。人们把祭祖扫墓和郊游踏青结合起来,既追思先人又健康身心。这种习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

放风筝:放风筝也是清明前后人们所喜爱的活动之一。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后来风筝亦逐渐发展成广为流行的郊游***活动。

插柳戴柳:折柳枝赠别亲人,因“柳”与“留”谐音,以表示挽留之意。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天中摇曳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人们在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据说这样有祈福辟邪之效。此外,也可能跟过去寒食节以柳枝乞取新火的的习俗有关。

清明节的传统习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吃青团:在清明节当天吃青色的食物(如青团)寓意着一家人健健康康的。因为青色代表着活力、长寿。各地的饮食习惯不同但通常都会吃这类食物来庆祝节日的到来并祈求好运和健康平安等等美好愿望的实现。 

清明节的传统习俗和时间和传说?

清明节·感恩节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时,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母亲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

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上写道: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并把当地地名名为‘介休’。

这个节日的来历正是感恩过程,我们清明节上坟祭祀先祖,就是沿袭这种感恩的精神。

然而,中国 的清明节对感恩,好像专注了那些死去的先人,却没有对活着的,对自己有恩的人,似乎将更多的更重要的感恩淡化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