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故事 > 正文

为什么要润月

为什么农历会有闰月?

会,我们经常开,如学生会,家长会,工前会,总结会,大的如亚运会,奥运会等,我们经常写个“会”字,但很多人却不知道这个“会”的用法,问题的“为什么农历会有闰月”提问者是想叫我们解释“为什么农历有闰月”,但是他却加多了一个“会”字,这就意义不一样了,“为什么农历会有闰月”与“为什么农历有闰月”虽然只是相差一个字,但意义不同,解释不同,“为什么农历有闰月”我们一定要从农历诞生哪天起及其发展几千年历史过程来解释,但是“为什么农历会有闰月”指的是哪些农历年有闰月,于是翻开《万年历》(可以用其他方法)就发现:2020年闰四月,2017年闰六月,其他年份如图:

从新中国1949年诞生起至2020年共有27年有闰月,如若要更加年份请自查《万年历》。

农历作为阴阳历的一种,每月的天数依照月盈亏而定,一年的时间以12个月为基准;为了合上地球围绕太阳运行周期即回归年,每隔一定时间,增加一个月,增加的这个月为闰月,因此农历的闰年为13个月。

为什么要润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农历没有第十三月的称谓,闰月按照历法规则,排放在任一个月的过后重复同一个月,重复的这个月为闰月,如四月过后的闰月称为闰四月。

农历基本上以19年为一周期对应于公历同一时间。如公历的2001年5月27日、1982年5月27日和1963年5月27日这个日子,都是闰四月初五。

农历的闰月天数与正常月份天数一样,为29或30天。 为什么***取“十九年七闰”的方法呢? 一个朔望月平均是29.5306日,一个回归年有12.368个朔望月,0.368小数部分的渐进分数是1/2 、1/3 、3/8 、4/11 、7/19 、46/125, 即每二年加一个闰月,或每三年加一个闰月,或每八年加三个闰月……经过推算,十九年加七个闰月比较合适。因为十九个回归年=6939.6018日,而十九个农历年(加七个闰月后)共有235个朔望月,等于6939.6910日,这样二者就差不多了。闰月加到哪个月,以农历历法规则推断,主要依照与农历的二十四节气相符合来确定。自冬至开始,逢单数为节气,逢双数为中气,如轮到一个月只有节气没有中气,即为上一个月的闰月。 为什么有的月份会没有中气呢? 节气与节气或中气与中气相隔时间平均是30.4368日(即一回归年排65.2422日平分12等分),而一个朔望月平均是29.5306日,所以节气或中气在农历的月份中的日期逐月推移迟,到一定时候,中气不在月中,而移到月末,下一个中气移到另一个月的月初,这样中间这个月就没有中气,而只剩一个节气了。

为什么要润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从十九年七闰来说,在十九个回归年中有228个节气和228个中气, 而农历十九年有235个朔望月,显然有七个月没有节气和七个月没有中气,这样把没有中气的月份定为闰月,也就很自然了。


我国使用的农历实际是阴阳合历,严格说,是阴历有闰月,阳历有闰年闰日,阴阳历同有闰,但闰月与闰日是有不同的,阴历与阳历是两种不同的历法。

现世界通用的公历是从阳历改造过来的,是阳历的一种。我们农历中使用的二十四节气,可叫节气历,也是阳历之一种。历法天数要计整,有余不计零头,***用四舍五入法而置闰。阳历就是以太阳运行规律特点而制定的一种历法。一个太阳回归年用时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所以平年计365天,4年一闰计366天。我们使用二十四节气,表示太阳运行规律,可以美精确一点,不必因天数要计整而有误差,我们使用的节气,更能反映太阳运行规律。反映四季变化更替,冷热变化不同而指导农业生产与人生活。阳历四年闰一日,有闰日的一年叫闰年,逢4整除则闰,今年2020能以4整除,所以今是闰年,今年庚子,又闰四月,所以,今年闰日闰月闰年三者同临了。

为什么要润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阴历是以月亮运行规律特点而制定的一种历法,反映的月相变化特点,很具形象化,让人易识别,月的朔望,盈亏,圆缺一看就懂,所以我国更习惯于用阴历。月亮圆缺朔望周期一次用时29天12时44分3秒,历法天数要计整,所以就设计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一年十二个月就是354或355天。如将阴历阳历合用,就有年日差这问题要解决,不解决就合用不了。阴历年比阳历少十到十一天,积三年就有三十多天之差,所以阴历***用了闰月来迁就阳历,不让年日差拉远,经计算,19年设7闰月,其天就基本相等,有差也仅一天。阴历有闰月,是为好好与阳历并行合用而人为设计的,这显示了我国古人的聪明才智,也是我国人的智慧创造。太阳月亮同行,我们阴阳历也合用,更表了切合自然的作法。

我国的农历由来已久,其渊源可溯于夏朝,故又有"夏历"之称。农历平年为12个月,闰年有13个月。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农历的一大特点。由于长期以来把农历称为阴历,因而不少人都误认为节气属于阴历,实际上节气完全取决于地球的公转,可以称为是阳历的一部分。节气反映了地球在轨道上运行时所到达的不同位置。由于运动的相对性,它们也就是太阳在黄道上运动时所到达的不同位置。共有24个节气。从春分开始,依次为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蜇。正因为如此,节气在阳历中的日期比较固定。

24节气又可分为"节气"和"中气"两大类,简称为"节"和"气"。古人从冬至起中气、节气相间安排,于是小寒为节气,大寒为中气,依次类推。一年共12个中气和12个节气,一般情况每月各有一个中气和一个节气。节气的定法有两种。古代历法***用的称为"恒气",即按时间把一年等分为24份,每一节气平均得15天有余,所以又称"平气"。现代农历***用的称为"定气",即按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为标准,一周360°,两节气之间相隔15°。由于冬至时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运动速度较快,因而太阳在黄道上移动15°的时间不到15天。夏至前后的情况正好相反,太阳在黄道上移动较慢,一个节气达16天之多。***用定气时可以保证春、秋两分必然在昼夜平分的那两天。

农历置闰的方法同中气的划分和***用定气方法密切相关。由于两个节气的长度平均约为30.5日,而阴历历月平均约只有29.5日,因而每月中节气所在的日期必然会较上一个月推迟1~2天。如此下去,总会有一个月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这一个月被规定为"闰月",作为该月所在农历历年多余的第13个月。既然节气严格按回归年长度周而复始地出现,根据上述规定来设置闰月必然能保证农历历年的平均长度与回归年十分接近。十九年七闰法就是这样来置闰的。

由于定气方法的***用,冬季一节一气的平均长度约为29.74天,比朔望月长不了多少,节气逐月向后推迟得很慢,所以冬季设置闰月的可能性就很小。相反,夏至附近地球运动得慢,交节气也慢,一气可达16天之多,因而夏季及其前后几个月,如农历三、四、五、六、七月,闰月设置较多。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因为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古代以月亮的一个盈亏周期作为一个月,同时又以太阳的运动位置确定了24节气。把太阳的运动(阳历)和月亮的运动(阴历)结合起来。阳历一年是365天,而阴历如果12个盈亏月来算的话,一个月只有354或355天。这样农历一年要比阳历少11天。照这样下去的话,月份与季节会失调,今年在冬天过年,十几年后就会提早到夏天过年了。为了缓解这一矛盾,每各2-3年就在一年里加一个月加以修正。古人通过长期观测发现,19年中加入7个闰月,可以使得阳历和阴历的周期差不多相等。有闰月的年份,一年就有13个农历月,全年有383-384天,甚至及特殊的年份有385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