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大全 > 正文

巳节

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云处仍虚心.什么意思?

此句出自宋代《咏竹》一诗。字面意思是,竹笋还没有出土就已经带有节了,当竹子长得很高时还是空心的。比喻人在默默无闻的情况下还要有操守有气节,在学有所成仕途顺遂事业兴旺的情况下,依然要谦虚好学谨慎从事。这些告诫对今天的人们来说还是有警醒意义的 。

清明节、寒食节、上巳节是指一个节日吗?民间都有什么典故和过节习俗?

清明是节气。

二十四节气里首先确定的就是二分二至,即“春分”、“秋分”、“冬至”、“夏至”。至少到汉代二十四节气就已经完全确定和我们现在的认知一样了。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农事活动的经验总结的,每个节气都代表了一定时节 的气温、降雨、物候等等。“清明”就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代表太阳在黄道上的一个特定位置,从这个节气开始,天气清朗、草木茂盛。

巳节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寒食是节日。

在古人的观念里,一年四季要烧火的木材需要用不同的材质,春天用榆柳,夏天用枣杏或是桑柘,秋天用柞楢,冬天用槐檀,这样轮替一遍就叫“***”,一年也就过完了。为什么要***呢?“盖四时之火,各有所宜,若春用榆柳,至夏仍用榆柳便有毒,人易以生疾,故须***以去兹毒,即是以救疾也”,这是古人对于“***”的解释。“***”的制度非常古老,据记载是“昉於上古,行於三代”后来几废几复,至少在唐宋时期还有***制度。北宋宋敏求的《春明退朝录》记载说“唐时惟清明取榆柳火,以赐近臣戚里,本朝因之。”

所以“***”是寒食节最鲜明的标志和最重要的习俗。

巳节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上巳”也是先秦时期春节的一种活动。刚开始就是水边沐浴,举行除恶之祭,于春天上巳日举行,在三国以前多是在三月上巳日,后来就固定在三月初三日。东晋王羲之写《兰亭集序》中也提到“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这也是上巳风俗。“修禊”就是指“祓禊”,春天三月上巳在水边祓除不祥,以香薰草药等沐浴,举行祭祀。这种活动至少在周代就已经形成,由专门的女巫掌管,秉兰草、拂不祥。王羲之所生活的魏晋时期上巳时文人雅士借此机会在水边宴饮歌咏,发展出一项风雅的活动就是“曲水流觞”。

清明节,寒食节,上已节;

清明节:可能是位宫内厨师,为昏君口欲不爽,割腿上的肉让君王吃,劝君王常清明;死后大臣们为祭祀介子推忠诚义士,清明节日为扫墓祭祖日,之前的祭祀是三月三;“年年有个三月三,抬盒抬酒扫祖坟,年年有个七月半,茶盆摆酒供上人″!

巳节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寒食节是清明节的前一天,为纪念冻死去的寒婆婆设为寒食节;十月初六生,十六嫁,廿六死;千朝霜,萬朝霜,十月十六一朝霜;这年十月十六打白霜,这年冬天就晴空万里,十月廿六如阴霜,寒食节这天就下雨并且风雨交加还降温;

上巳节:本不是节日;红砂日:古历正四七十月逢酉,二五八十月逄巳,三六九十二月逢丑,总称为酉已丑为红砂日;如清明节日逢巳.就是扫已节,也就是红砂日,只扫墓祭祖.不动土,免得惹来不必要口舌是非;

各地习俗不同,有些不到之處勿喷请指正,此“贱通天摆初出茅庐,拱手姜天″得以效正!

清明节、寒食节、上巳节是三个不同的节日。

「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大约始于周代,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节作为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人们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依照旧时习俗,扫墓时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并将食物和祭品放在亲人墓前,再把纸钱焚化,(纸钱要毎沓四张,折叠成一头大一头小的样式)再给坟墓培上新土,然后叩头行礼祭拜,祝愿亲人的上天之灵保佑家人健康平安。

「寒食节」又名禁烟节、熟食节、冷节,冬至后数一百零五日即为寒食节或清明节的前一天,过节时不能燃火,因此清明上坟大多都提前两天。

相传,寒食节是为纪念晋文公的贤臣介子推而出现的 。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在列国颠沛流离十九年才登基即位,流亡期间,介子推始终护驾跟随,鞠躬尽瘁。晋文公归国后欲重赏介子推,不料,不图名利的介子推却躲入绵山不肯受赏,晋文公亲自前往寻找,未果,便下令放火烧山,欲将介子推逼出,岂料,介子推宁被烧死也不出山受赏。追悔莫及的晋文公为了缅怀这位贤臣,便把烧死介子推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并下令寒食节这天任何人均不准生火,从此,寒食节便流传下来了。

「上巳节」也是我国人民的一个传统祭祀节日,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也是我国四大鬼节之一。相传这一天也是古代黄帝的生日誕辰,人们为了纪念他也会在这一天举行祭祀活动,阳春三月中原地区又是 春暖花开的季节,人们踏青赏景春游,或许因为与清明节、寒食节日期相近,以及农事活动现在这个节日已经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上一篇
今天几点立春2023

下一篇
博客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