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大全 > 正文

蒙古族文化

蒙古族有哪些民歌文化?

遥远的天边,鸿雁的故乡。

提到蒙古族,就让人联想起远方和诗。“蒙古”,其意为“永恒之火”。别称“马背民族”。蒙古族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在新疆、青海、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区。

生来擅爱唱歌,他们尊崇唱歌和善于唱歌的人。蒙古族民歌主要分为两大类:礼仪歌和牧歌。礼仪歌用于婚宴等喜庆场合,牧歌在放牧和搬迁时唱。牧歌的节奏悠长徐远,随性自由,一般都是以赞颂草原马牛,山川河流,也有歌颂草原英雄人物等等,生动地反映了蒙古人民的风土人情。从音乐特点来讲,蒙古族民歌也分为“长调”和“短调”两个类别。

蒙古族文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长调民歌

长调民歌是反映蒙古族游牧生活的牧歌式体裁,歌颂草原骏马、骆驼牛羊、蓝天白云、江河湖泊为主。长调节奏自由宽广,情感深沉,富有独特而细腻的颤音装饰(如前倚音、后倚音、滑音、回音等)。如传统民歌《牧歌》,悠扬动听,空旷自由,唱出一幅放牧的山水画卷。60年代风靡一时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的《赞歌》,以独特的艺术魅力久唱不衰。《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等歌曲,都是在长调民歌基础所创作产生的。

2.短调民歌

蒙古族文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短调民歌篇幅短小,曲调紧凑,节奏整齐鲜明,音域相对窄。短调民歌主要流行于蒙汉杂居的牧区。流行的有《锡巴喇嘛》、《成吉思汗的两匹青马》等。短调民歌也叫爬山调,山曲儿,多用汉语言演唱。蒙古族民歌中,还有长篇叙事类的歌,如著名的《嘎达梅林》,它叙述了英雄嘎达为了蒙古人民和反动军阀斗争的故事。

蒙古族民歌以丰富的形式内容,独特的草原风格,优美的歌词曲调而大放异彩。受传统民歌文化影响,新时期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民歌,如我们熟知的《鸿雁》、《天边》、《蒙古人》、《呼伦贝尔大草原》、《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等等,旋律优美,情感粗犷不失细腻,意境深远,深受人们的欢迎和喜爱。

蒙古族文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