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故事 > 正文

什么是龙抬头

龙抬头是什么意思?

龙抬头(农历二月二日),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岁仲春卯月(斗指正东)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

什么是龙抬头

龙抬头,抬起一年好兆头

明天是农历二月初二

什么是龙抬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夜空会出现一颗新星,叫“龙角星”

传说它是龙的眼睛

蛰伏了一冬的龙,睡懒了迟迟不肯醒

什么是龙抬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把身体紧紧地藏在地平线下

对你眨眨眼又睡去

人们无奈只得布香案、焚香祷告

什么是龙抬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请他早日回归

神龙听到了人们的心愿

今天(2018年3月18日,农历二月初二)是所谓的“龙抬头”,据我观察,这个节日的民俗在大多数地方其实已经相对淡化了,除了理发剃头。

那么,龙抬头是什么意思?

有人认为,因为农历二月初二前后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和惊蛰,据说经过一季冬眠的龙,到了这一天,就被隆隆的春雷惊醒,便抬头而起,而龙与行云布雨有关,也自然与农耕有关,因为这个原因,故而古人也称农历二月初二为春龙节龙头节青龙节

从民俗的角度,这当然也不无道理,但是这其实是一个相对晚出的说法,和其起源无关。

龙抬头的起源和古代的天文学有关。

中国先秦时期的天文学家把天空中可见的恒星分成二十八组,名叫二十八宿,东南西北四方各七宿,其中东方苍龙七宿是角、亢、氐、房、心、尾、箕。

(曾侯乙墓出土漆箱盖上的主星图,反映了二十八宿)

我国的习俗是把农历的二月初二这一天称为“龙抬头”,也叫“春耕节”,此时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阳气回升,大地解冻,一年之中最重要的春耕也即将开始,所以把这一天叫春耕节。
传说
当年武则天废唐立周自称为帝,惹得天上的玉帝龙颜大怒,责令龙王三年之内不得下雨,龙王心系天下芸芸众生,不忍得生灵涂炭,便偷偷的下了一场雨,玉帝知道后便将龙王赶出天庭,压在大山之下。天下黎民百姓深感龙王降雨之恩,得知龙王因此而遭到天罚后,天天向上天祈祷,最终感动上天,在二月二这天,将龙王释放,于是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了。

二月二,龙抬头,大人小孩要剃头。在这一天,很多人都喜欢去理发,小孩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喜,顺顺利利健康成长。大人理发叫剃龙头,寓意辞旧迎新,在新的一年里大吉大利,人财兴旺。



二月里来一抬头,烦心事情全溜走。

二月里来二抬头,美好生活在招手。

二月里来三抬头,家人健康福常有。

二月里来四抬头,福禄寿喜都来凑。

二月里来五抬头,事业顺利争上游。

二月里来六抬头,幸福美满到永久。

谢谢相邀!

简介:龙抬头又称“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俗称“青龙节”,它是一个传统节日,庆祝“龙抬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二月二,相传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称“土地诞”,为给土地公公“暖寿”,有的地方有举办土地会的习俗:家家凑钱为土地神祝贺生日,到土地庙烧香祭拜。

历史沿革:“二月二”与农事密切相关,相传起源于远古。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在“二月初二”这一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到了周武王时期,这天举行仪式,文武百官都要亲耕。“二月二”在唐朝时叫“挑菜节”,在宋时称“花朝节”,是个亲近自然、期盼富裕的节日。元朝时,“二月二”又叫“踏春节”,也被称为“龙抬头”,一些新节俗融入,与“龙”的联系更加紧密。元代熊梦祥《析津志》中有“二月二日,谓之龙抬头”的记载。此时,“二月二”已经转变成一个以崇龙祈福、祈雨求丰收为核心的节日。

现如今,人们对农历二月初二的印象,大多集中在——这一天,理发店生意火爆,因为很多人会“剃龙龙”;这一天,人们也会吃“龙食”。即以“龙”字命名的事物。比如龙鳞(春卷)、龙须(面条)、龙耳(饺子)、龙眼(混沌)、龙子(米饭)、龙头(猪头)等等;这一天,有的地方还会举办撒灰引龙、龙舟竞赛、舞龙等民俗活动。“龙抬头”的时候,正是春回大地,降雨逐渐增加,草木返春的时节。“二月二”不仅代表着美好的愿望,更是标志着一年农事活动的开始。

“送别早春白雪,迎来匆匆太阳,把二月二烧红,一声惊蛰,龙抬头,春暖神州,悄悄乐。”

什么是龙抬头?

龙抬头(农历二月二日),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抬头标示着阳气生发,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春耕由此开始。龙抬头是指苍龙七宿群星在天空的隐现变化,并非是真有一条动物之龙在变换。在农耕文化中,“龙抬头”标示着阳气生发,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春耕由此开始。 自古以来人们亦将龙抬头日作为一个祈求风调雨顺、驱邪攘灾、纳祥转运的日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