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姓名测试 > 正文

易经和周易的区别

《易经》和《道德经》中讲的“道”,是一样的吗?

我认为:《易经》与《道德经》中的"道”可以很定的说是一样的:是指同一个"道",即大道;只不过巜易经》是用卦象来寅示"道"的运行与宇宙发展的自然规律,《道德经》是用文字来阐释"道"的变化与宇宙万物生发的自然法则;实际是用不同方法来说明同一个"道"。

"道”从伏羲画八卦开始,便形成了中华民族最早的道文化。


《道德经》中讲“道”。这是明摆着的。

易经和周易的区别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易经》中没“道”,也没“阴阳”。

是托名孔子《易传》“一阴一阳之谓道”,有“阴阳”,又讲“道”。

《道德经》有阴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

易经和周易的区别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道德经》道生一生生万物,物是一个地生,每一个物都有阴阳。

《易传》的道,物是两个两个地生,“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两个物之间分阴阳,“乾,阳物也;坤,阴物也”。

《道德经》讲道,每一个物都分阴阳。《易传》讲道。两个物之间分阴阳。

易经和周易的区别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不少人用《道德经》之“道”解释《易经》,走错道了。

《易经.系辞》中讲:“一阴一阳之谓道”,“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道德经》中讲:“道可道,非常道”, “道者万物之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那么,这两部经典里讲的这个“道”是一样的吗?究竟什么才是“道”呢?

通常,对于“道”的理解分为两个层面,一种普遍的解释认为道是法则、规律,流程,方法,技术等等,比如,从宏观来讲是宇宙万物的运转规律,从小来讲有为人处世之道,茶道等等。另一种解释,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源头,是宇宙的本体,是以“空无”的形式而客观存在的实相。一切万有来源于道,最终又回归于道。

孔子讲:“一阴一阳之谓道”,就是说宇宙之间的任何东西,都是一阴一阳,都有两个方面,这是“道”的法则。凡事有一个正面的,就必然有一个反面的,有君子,就必然有小人,没有小人就体现不出君子来,没有君子,也就谈不上小人,君子和小人是同时存在的,缺一不可。君子和小人是一不是二,合起来都是人,分开来,就一种是君子,一种是小人。君子随时会变成小人,小人也可能会变成君子,它不是固定不变的,一直在变化之中,这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

从2008年9月10日第一次进行大强子对撞机测试之后,科学界对于微观世界的认识突飞猛进,不断接触到“无”的世界。近年来发展到“无”的物理,认为一切最微细的粒子是从“空无”之中不断冒出,即生即灭,同时阴阳粒子同时存在。

科学反过来证明了中国老祖先几千年前就发现的真相,即一阴一阳之谓道,万物是从“空无”(也就是道德经讲的道)中产生的。空无并非什么都没有,而是充满着能量、暗物质以及创造因。

因此,《易经》和《道德经》中讲的道其实是一回事,无论是从规律的角度来讲,还是从宇宙存在的实体来讲,其实都是一样。


《道德经》中的道=宇宙的本源

《易经》中的道=阴阳

一个是本体之道,看不见,摸不着,但永远在,并起着主导地作用,不可说也无法说。一个是应用之道,强调合和,平衡,顺之为得道,逆之为不得道。

围棋究竟来自谁?《周易》与围棋之间是不是有关系?

易经与世间万物都有联系,何止围棋。

当然,易与围棋的联系可能更直接一点。河图洛书虽现于龙马、刻于龟背,但图像确实像围棋子。也许,上古的先贤们就是用围棋子来推演天文、人事以及世间万物的吧。

我认为当时远古人阶级没有分化,***都要劳动权。脱离劳动的***活动不会太多。

像围棋这种需要对弈的。就需要最少两个人一起玩。不说制作道具耗费不少,就是两个下棋,部落里的人都不会同意。

对于远古时代一定要设身处地的思考。

我在***《舜王天下》里对围棋发明有详细的介绍。

当时种植粟类植物,需要整理田地才能高产,西方是把***撒到地里,这样植物间距不能很好的控制。产量不高,还有就是要把田地四边起高,控制这块天的旱涝,如果这块地是平的。下雨量不大的情况后水分保持不住,都流失了。下雨量太大,排水不及时就会涝。对种植作物产量影响很大。

舜帝发于畎亩之间,就是说舜帝的发明。

畎亩就是被整理过的土地。

这种一块一块的畎亩让作物产量大增。

但是当时土地并不肥沃,作物耕种一年后,要轮作,修养土地,要不作物不结果实,白白浪费***。

围棋传神是丹朱发明的。

感谢悟空小秘关照的约题。

围棋即易学形质,一个展示,一个语说,从而一体二式。后添卦,呈一体三式。由此可证古中国人恒守天人地合一式的执着。

三合一,合于九宫,即三式都由九宫易化形成。

只是九宫易化太繁杂,不适悟空回答上述得清,见谅。

史载“尧造围棋、教子丹朱”,《路史后记》中写道,丹朱年少行为不端,尧见二仙对坐翠桧,划沙为道,以黑白行列如阵图。帝前问全丹朱之术,一仙指着沙道石子说:“此谓弈枰,亦名围棋,局方而静,棋圆而动,以法天地,自立此戏,世无解者。”丹朱由尧处学会围棋,果真变得温文尔雅、知书达理。

围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国粹,是古人遗留下的宝贵财富。古人云:棋有天地方圆之象,阴阳动静之理,星辰分布之序,风雷变化之机,春秋生杀之权,山河表里之势,世道之升降,人事之盛衰。它集儒、道、释文化精华于一身,每一位棋人,身临棋境,皆可观心自省,让一代又一代人为之着迷。

围棋中有哲学,攻与守、得与失、进与退、取与舍……时时刻刻根据局势的变化而变化;围棋中有人生,俗称棋如人生,不得贪胜、舍小就大、逢危须弃、彼强自保、势孤求和……围棋十诀中哪一句不是折射出两极相通的辩证法?

《周易》自始至终贯穿的一个精髓就是变与不变,世间万物都是变化的,但是变化的过程中有一个规律是永恒不变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周而复始,生生不息,这是永恒不变的道理。

围棋的精髓与《周易》一脉相承,棋子黑白,与易经黑白相同。无论是厚势与实地,还是进攻与防守,吃棋还是弃子,都随着棋盘上的棋子位置不同而不同,从来没有一成不变一说,哪怕刚刚还是价值无比的棋筋,转过背很可能即为一文不名的弃子;刚刚还是一堵墙似的厚势,一瞬间就可能成为对手攻击的目标。总之,形势不断地在变,每颗棋子的作用与使命也得不断地相应变化,从来没有一成不变的定式着法,这都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智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