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肖寓意 > 正文

任思文

半个世纪来,中国诗歌发展有哪些需要纠正的地方?主流诗刊有重任吗?

浅谈半世纪中国诗歌发展及主流诗刊的关系


初看这个问题,感觉到题目很大。毕竟,我不是从事诗歌理论研究者,没有对中国新诗半世纪以来的发展做系统地研读和分析。但这个题目又提得好,因为中国新诗确实需要反思和警醒,忍不住写几句。

中国新诗的发展其实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20年到1930年,中国新诗彻底从传统的古典汉语文化告别的分离阶段,绝对的反传统,将古典诗词彻底埋葬,让新诗获得生存的空间(现在看来是幼稚和不理智的)。第二阶段是20世纪四十年代,是引进西方诗学的高峰期,诗歌语言进行欧化口语的阶段,和现在的口语诗不同,它有西方语言的词藻和语言,有时可以承担更复杂的现代思维。第三阶段是1950-1***9年,这个时期受政治术语权威影响,影响了诗人的写作和心态。第四阶段是1***9年至今。这个阶段又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1985,属于诗歌探索期,走出政治化文学语言的统治,开始一种早期新诗的回归。之后开始进入争锋时期,各类诗歌流派大量出现。多元化并没有让新诗走向健康和良性的发展,有些不健康因素反而左右了新诗的发展和走向成熟。

任思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谈到新诗发展与主流诗刊的关系,我想了诗歌国刊《诗刊》创刊时的故事。《诗刊》于1957年1月25日正式创刊,集中一次性刊发了***18首诗词作品以及***给诗刊的一封回信。信中对时任《诗刊》主编臧克家先生及同事提出了希望和要求,其实也是诗刊的定位,“诗刊出版,很好,祝它成长发展。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体,旧诗可以写一些,但是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为这种体裁束缚思想,又不易学,这些话仅供你们参考。”很显然,《诗刊》从诞生之日起,就背负着中国新诗发展的使命。

《诗刊》在“***”期间曾停刊,1***6年1月经***批示“同意”复刊。从近半世纪的诗歌发展来看,《诗刊》对于推动中国新诗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国刊,她是在引领着诗歌的方向。任何一位诗歌写作者,都以在《诗刊》发表作为自己重要的写作目标。

《诗刊》首创每年一届的“青春诗会”,已连续举办34届,被誉为中国诗坛的“黄埔军校”。1980年开始主办,之后每年举办一届(1981、1989、1990、1996、1998年没有举办),为中国诗坛输送了浩浩荡荡的诗歌生力军。当今活跃的诗歌名家大多数都参加过青春诗会。

任思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但近年来,《诗刊》等一些主流诗歌刊物也收到了一些质疑的声音。最近在网络上,有位叫郑正西的老先生发表了一篇题为《发表作品越来越利益化:诗刊不可推卸责任》的文章,指出了九大问题,对当今诗刊的主流方向表示了自己的忧虑(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网上搜到这篇文章)。

不论如何,诗歌最终的使命是关心人类的命运。祝福中国的新诗越走越远!也希望中国的主流诗刊保持自身的纯粹,不忘初心,承担起中国新诗走向应有的责任和使命!


欢迎您关注宏灯诗话,与您共享头条文化生活!

任思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诗歌发展有很多需要纠正的地方,例如朦胧诗、口水诗等都是误导诗歌发展的诗歌形式。诗歌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诗歌理论家和诗歌实践***同努力,共同发展。现在诗歌需要从古诗词中吸取营养才能有更好的发展。主流诗刊对诗歌的发展需要起到主导作用,主流诗刊要摆脱传统纸媒的发展模式,需要通过互联网发展传播,培养及宣传优秀的诗人。

以下是本人的几首拙诗,请各位指点!

<爱的忧愁>

为了留住你的身影

我用尽了一生的光景

爱你没有理由

也没有借口

只要能和你并肩前行

就是我今生最美的风流

半个世纪来,中国诗歌的发展从当初的白话诗到后来的朦胧诗,再到今天的网络诗歌,每一次都是和当今社会的发展分不开的。诗歌虽不能说发展的很好,但也谈不上倒退。既然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就应该多种多样。有需要纠正的吗?我看一切正常,基本没有需要纠正的地方。

我们大家都知道,诗歌是用来抒情言志的。情,指我们每个人的思想感情,也就是喜怒哀乐。志,指我们每个人的思想觉悟,也就是志向、抱负等。由于近些年受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我们的很多诗人写出来的诗,大都是颓废的,有些甚至是低俗的。他们宣扬享乐至上,不思进取,沉浸在小资情调里。有些人故意把黑说成白,把丑说成美。以上所有这些,我认为才是迫切需要纠正的!至于说主流诗刊有没有重任,我认为还是有的。既然是主流诗刊,作必要的正确地引导十分重要!

个人现点,觉得当今诗歌需要纠正的地方:一是言之空空;二是脱离时代;三是方向偏失;四是表意不足;五是语风晦涩。六是受众差评。等等。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发展,除了和主刊媒体引导、社会媒俗、创作者水平等上有一定责任外,还和整个社会的浮躁有关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