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故事 > 正文

立夏的由来

立夏的来历?

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同时也是孟夏的第一个节气。一是《礼记·月令》:“(孟夏之月)某日立夏,盛德在火”,立夏之际,赤日如焰,所以火气最重;

二是《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也曰:“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也。物至此时皆***大也”。它说的是万物至立夏都开始长大。每年四月初一前后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农历的立夏节气,立夏在战国末年就已经确立了,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

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立夏的由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立夏是怎么由来的?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表示孟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据历书记载,“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1。”

按照气候学标准,当5天平均气温达到22℃时,才算夏季开始。

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立夏时节的候温同气候学标准大致接近,而这一地区正是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地2。 古代天子率百官迎夏于南郊,并举行祭祀炎帝、祝融的仪式3。 立夏时节,日照增加,逐渐升温,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

立夏的由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每年四月初一前后(公历5月5~6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农历的立夏节气,立夏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立夏的习俗:

1迎夏仪式

立夏的由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在立夏的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企求和美好的愿望。宫廷里“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贮藏的,由皇帝赐给百官。江浙一带,人们因大好的春光明媚过去了,未免有惜春的伤感,故备酒食为欢,好像送人远去,名为饯春。崔骃在赋里说:“迎夏之首,末春之垂。”吴藕汀《立夏》诗也说:“无可奈何春去也,且将樱笋饯春归。”在民间,立夏日人们则喝冷饮来消暑。立夏日,江南水乡有烹食嫩蚕豆的习俗。有的地方还有立夏日称人的习俗。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交节时间在每年公历5月05-07日。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南方,太阳黄经达45°。历书:“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时至立夏,万物繁茂。立夏后,日照增加,逐渐升温,雷雨增多。立夏是标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立夏是由节气划分方式确定的一个节气。

 

立夏意为“夏天开始了”,是每年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刻。

立夏标志着进入夏季,天气变暖,植物开始生长。

其来由是古人观测发现,当太阳经过黄经45度时,此时真太阳位于春分点上方60度的地方,故称为立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立夏也是一个重要的时节,有吃蒜、挂艾、喝雄黄酒等风俗习惯,人们在此时期需要注意身体保健、精神调整等方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