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肖寓意 > 正文

阳历和农历的区别

阴历和阳历分别是怎么回事?

一句话说明问题,阳历是根据地球轨道绕太阳公转计算的,公转一周就是一年(约365.25天),阴历(农历)是根据月球轨道绕地球运转计算的,公转一圈是一个月(约29.5天),一年十二个月,一年大致354天。

这样,农历与阳历一年相差11天多,为了利于年份记忆,农历釆用了“闰月”来保持与阳历同步,农历有闰月的年份是13个月,闰月肯定是小月(29天),这样,农历年有闰月就是383天,农历大约是19年里置7个闰月,这闰月在哪年闰也有讲究: 逢甲子纳音“木”年不闰;闰月当月只有月中一个节气,闰月必须是小月(29天)。

这里可能有人会问?这农历月大月小不就是编綦历法的说了算吗!可科学是严谨的,月球是自西向东运转的,当月球到“朔”日时,以地球与太阳之间的一条直线(图中C点),在“零”点时分,月球过了这条线(C点)就是月小,没过线就是月大,相差一分钟都不行。

阳历和农历的区别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阳历是全世界通用的,以公元“元”年起算;农历仅局限于中国、朝韩两国、越南等东南亚一些国家。

我们常说的农历,其实分为阴历和阳历。

阴历

阳历和农历的区别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阴历是按月亮的月相周期来安排的历法,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一年分为十二个历月,阴历不考虑太阳的周年运动规律。因而阴历的日期不能显示四季冷暖。一般我们所说的初一、十五为阴历。

在阴历中月的平均日数以朔望月(古代把完全看不到月亮的时候称为“朔月”,把月亮最圆的时候称为“望月”)为基础,一个望月的长度为29.5306天。一年12个月,大月为30日,小月为29日。

阳历

阳历和农历的区别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阳历则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阳历的月份、日期都与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较好地符合,在一年中可以明显看出四季寒暖变化的情况。但在每个月份中,看不出月亮的朔、望、两弦。所以我们一般阳历是看的二十四节气。

在阳历中,月所含的日数是人为规定的,一年12个月,大月31日,小月为30日,平年的2月是28日,闰年是29日。我国于1949年普遍***用阳历。

对于你所问的,“元旦”并不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而是世界许多国家统称的新年,即公历1月1日。“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为正月初一,所以是看的阴历。

以上各人看法。希望有更的好答案,请评论指教。

阴历,即夏历,俗称农历,是中国传统的纪年法,即干支纪年法。例如今年是农历己亥年,明年是农历庚子年。

天干十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十二位: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地支搭配,六十年循环一次。如1911年为辛亥年,1***1年也为辛亥年。

阳历,也称公历,西历,是现代历法,与世界接轨的历法,今年是公元2019年,明年是公元2020年。

阴历(农历)有二十四节气,根据太阳年划分,大约十五天一个节气,用来指导我们的农业生产。

阳历(公历)是 1911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王朝后,我国才开始推广的。1949开国前夕,协商会议通过了“公历纪年法”,并将阴历(农历)合并其中,以便指导农事,真正做到了“行夏历,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

中国将阴阳两历合并后,称“阴阳历”,也是中国现在通用的历法。例如,把公历1月1日定做“元旦”,把农历正月初一称做“春节”。

一般情况下,中国所有的传统节日都是农历节日,像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七夕,重阳节等等。

你说的新历即公历,也称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定为一年,共365天零5小时多近6小时,平年只算365天。那多出的5小时多近6小时,平均约每隔4年加一天到2月份,所以有时公历的2月就有29天。 而你说的农历即阴历,也称夏历。以月亮圆缺一次的时间为一个月,每月29天半。一年约为355天,大月30天,小月29天。由于农历一年的天数与地球年(公历)相差约11日左右,所以约每3年要置一闰月,每19年要置7个闰月,使得平均每年的天数跟地球年(公历)全年的天数相接近,来调整四季。具体闰哪个月,则要视节气情况灵活而定,如今年便是闰5月。 正由于公历和农历的计算方法不同使每年的天数不同,而每年的第一天的起始时间也不同,所以使公历和农历的月份和日期不同步,大致相差一个月左右。

我国目前通行的历法有两种:即公历(阳历)与农历(阴历),日常见到的一般日历或历书上,同一天都注明了两个日期,即一个是公(阳)历,一个是农(阴)历。

阳历是根据太阳来的,故又称太阳历。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就是阳历的一年,实际的时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取365天为一年,还余下5个多小时。这5个多小时积4年在2月多一天(29天)称为闰年。

阴历是根据月亮来的,又称太阴历。月亮环绕地球一周,就是阴历的一个月,实际的时间是29天12小时44分。取29天或30天为1个月,一个12个月总共为354天。这样阴历1年与地球环绕太阳一周的实际时间少了11天,3年就少了1个多月,长此以往,过15年,阴历就会出现1月是夏天,7月是冬天的奇怪现象了。

为了使阴历每年与太阳的位置基本相符,前人***取"三年一闺,十九年七闺"的方法来调和阴历与阳历之间的矛盾。所以阴历实际上是一种阴阳合历,简称阴阳历。这种阴阳历在我国又称"夏历“或"农历",也有人把它称为“旧历“。

阳历一月一日,称“元旦",意为"初始之日”,新的一年从此开始。阴历一月一日,称“春节",是中国人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感谢阅读!

为什么农历和阳历不一样呢?

这是因为他们所用的计算依据不同。

我国的农历法,是依据月亮围绕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来推算的,而阳历则是根据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来计算,这样就出现了农历和阳历的不一样了。

人们常说的阴历、农历、阳历、公历如何区分?到底有什么意义?

简单说下历法纪年的问题。

现在中国***用公元纪年,这个是西方的纪年方法,***用的是太阳历。太阳历以观测太阳的运行规律而来,一年有365、2425天,因此四年置一闰年,加一天,366天,平年是365天。但是四年加起来又不足一天,于是规定四百年只有99闰年。所以闰年是能整除4的年份,另外整百年能整除400的才是闰年。比如1900年,不能整除400,不是闰年。

太阳历起源于古埃及。后在罗马帝国制定儒略历,比如七月JuIy是凯撒,八月August是奥古斯都(屋大维),屋大维将2月拿走一天放在8月,8月成为大月,而2月变成平年28天。后来教会制定格里高利历,一直通行至今。公元纪元将耶稣诞生年作公元元年,之前为公元前,倒推,没有公元零年。1949年中国开始***用公元纪年。

中国的历法属于阴阳合历。阴历最早起源于两河流域,它是观察月亮的规律而制定的。阴历一年十二月合354天。中国的农历其实就是阴阳合历。为了调和阴阳历,中国人设置了阴历闰月,阴历阳历差了11天,三年就是33天,大概规律是三年一闰,五年两闰,七年三闰,十九年七闰。以十九年为一周期。也就是说你十九周岁时,与你出生那年的阴历阳历能重合(有可能差一天)。中国人把一年分为二四节气,以此来安排农业生产,因此称为农历。传说历法始于夏朝,故又称为夏历。

另外中国古代还创造了干支纪年,即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甲子开始,一轮下来六十年。我们的生辰八字就是用干支纪年来算的。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喊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即184年是甲子年。由此可见汉代已经***用了干支纪年。最近的甲子年是1984年。

另外中国古代还***用年号纪年,大概始于汉代。比如唐太宗贞观几年,玄宗时***、天宝。到明朝时皇帝比较少任内更换年号了,清朝每个皇帝只用一个年号康熙雍正乾隆等都是年号。中华民国开始用黄帝纪年,后又用民国纪年。

最新文章